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才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唐代藩镇节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资格自擅一方的,其财政基础依赖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其武力凭借是法律上属于国家的军队——即所谓“官健”。
藩镇割据即是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因而产生了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的误解,而且也模糊了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2021年6月9日 —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末年的四十八藩镇图的事情,大家也知道,这个四十八藩镇真的非常的厉害的,而且在历史上独树一帜,那么很多人却对它不了解,但是问题也不大的,下面小编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介绍,有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 ...
三、唐末元和四十八中藩镇.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712~756)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
越来越大的藩镇. 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2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都督,为防范吐蕃的入侵,河西成为唐朝第一个藩镇,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至10藩镇:河西、范阳、陇右、剑南、安西、朔方、河东、北庭、平卢、岭南。
那么,唐代藩镇究竟是军事区域、监察区域,还是行政区域呢?就其起源而论,藩镇的镇,并不完全是军事区域,因为藩屏王室的诸侯本来是一个民事单元(诸侯国)。但是藩卫工作则首先是军事保卫。后世作为形容词使用的藩镇,自然也有此等意义。
所谓藩镇割据,是指藩镇的将领虽然名义上还是听命中央,但其人、财、物、兵等方面都自给自足,不受中央的控制,也就是地方的土皇帝。 唐朝中期所有藩镇是否都割据呢?
唐宪宗数次平叛藩镇均取得胜利,增强了朝廷主战派的信心。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逝世,其子承宗自为藩镇,宪宗遣宦官吐突承璀征讨,结果无法取胜,只得暂时妥协,下旨由王承宗继位。
2018年11月10日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大概有40多个,主要有魏博镇、相卫镇、镇冀镇、卢龙镇、宣武镇、淮西镇、武宁镇、淮南镇、镇海镇、山南东镇等。 这些藩镇拥兵自重,经常挑战中央,相互之间也常有攻伐。
2015年5月26日 — 唐朝最终因为藩镇割据而分裂,但却又因藩镇的并峙均衡而维系中央政权,延续了比唐前期的完全统一时期更长的时间。 这是一个颇有点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正说明唐代吸取东汉分裂而亡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起了相当的作用。